4008-813-928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 发改委证监会出手 从严抑制房企融资
发改委证监会出手 从严抑制房企融资
发布时间2016/10/31


9月底以来,楼市开启全面调控。在银监会明令严禁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之后,房地产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也将受阻。

记者获悉,近日高层要求证监会和发改委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包括不能在境内发债,不得到H股上市融资,境外发债也将趋严。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政策仍然是延续9月底高层对房地产的调控思路。

由于证监会和发改委对于企业发债用于拿地没有限制,导致此前“地王”频出。

2015年以来,《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房企融资打开新通道。据Wind数据,2015年房企发行公司债4122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达7481亿元。

据报道,交易所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房地产类和过剩行业公司债的发行门槛。

至于企业债,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发改委审批下的发债企业没有明显的房企,但是有很多国企包括地方平台通过发企业债用于拿地,比如地方平台发企业债,资金用于拆迁、土地整理等。不过用于拿地的企业债规模应该不大,因为企业债一年总规模也就四五千亿元,其中铁道债就占约1000亿元。

相比发改委和证监会,一直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房地产企业发行中票、短融的门槛比较高,特别是对于房企发债的资金用途有限制,不能用于拿地,只能用于普通商品房以及保障房的项目建设。交易商协会还要求主承银行做专户监管,对资金用途进行监测,交易商协会后督中心也会进行检查。

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债市房企发债共2277亿元。在住建部牵头的几次会议中,对交易商协会没有点名。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池光胜表示,随着近期一系列收紧开发商拿地资金来源的政策的出台,如银行资金不允许用来拿地,证监会对定增资金的限制性规定以及交易所收紧了房企发债标准等,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和融资能力都将受到极大限制,偿还各种拿地资金的压力明显增大。

池光胜还表示,融资政策收紧将越来越不利于中小房企,依靠“短平快”模式的中小房企可能会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从“去库存”转向“去产能”。


创意园

就上北京创意园网

Copyright 2012 www.office8008.com

客服热线:4008-813-928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进入小程序
京ICP备100318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