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给产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产业园区构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促进了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加入WTO有利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和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又成为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隐忧。加入WTO后,外资在国民经济中已经举足轻重而且还在快速增强。随着外资大量进入,为抢占吸引外资的制高点,各地建设和经营产业园区的竞争也将白热化,营建产业园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且,我国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手控制、被选择的地位,很多企业在从事价值链的低增值环节。进入WTO后还受制于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一旦低成本优势丧失,会遭到残酷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园区空洞化的危机。“分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4、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
建立开发区在物质环境上位产业群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空间,而我国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时,同在一个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几乎可以不产生任何关系,园区管理机构偶有促进企业交流的行为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促进企业和其他机构之间产生真正有实效的交互作用,开发区企业应利用地理上接近的便利条件,在知识、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的交流方面拓展渠道。因为产业集聚的目的不仅在于传统的集聚经济所带来的的正向外部效应,更在于创造一个可以互动学习的厂商集聚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域优势,才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化经济中,形成可以弹性调整的组织结构,确立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的动态优势。
4008-813-928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进入小程序